• 佳和RSS
  •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 欢迎光临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 专利

发明专利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中兴通讯:实施战略 抢占先机

  2011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178件,成为企业中的领头羊。

  中兴通讯一直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同时结合通信产业竞争态势以及自身实力,规划制定了知识产权“三步走”的战略,即知识产权战略防御、知识产权攻守兼备、知识产权竞争超越。企业也逐步形成了知识产权资产创造、风险管控、竞争保护及资产运营“四大体系”。

  中兴通讯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4个方面:第一,企业必须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产业环境,因为不同的产业对于知识产权的需求是有差异的,面临的知识产权竞争也不同;第二,一定要遵循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第三,知识产权必须获得包括政府、企业领导者的高度重视,并且以专业化的态度实施相关战略;第四,知识产权的投资回报具有滞后性,一个专利的孕育需要很长的过程,研究人员要耐得住寂寞,企业要舍得持续投入。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兴通讯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累计超过4万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近1万件。在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专利方面,中兴通讯提交的专利数量已经占到全球通信厂商的7%,正式迈入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国际“第一阵营”。

  点评:

  十几年间,从民营企业迅速成长为跨国企业,从行业跟随者到领跑者,中兴通讯成为通过走知识产权战略之路而崛起的中国企业的一个代表。立足行业实际,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兴通讯无疑为加快经济转型和建设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华为公司:自主研发 持续发展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公司)2011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751件,与上年度基本持平,位居众多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前列。

  在华为公司,企业十分注重自主创新,以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他们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行全球专利布局,以保持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须的知识产权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自有技术方案纳入标准,积累基本专利;还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学习、遵守和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来处理知识产权事务,通过转让许可、研发合作等多种途径解决了“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问题。

  华为公司持续重点投入,长期坚持开放式的研发创新,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以保持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须的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

  华为公司一直争取以积极友好的态度,通过协商、谈判、产品合作、合资合作,多途径解决各种知识产权问题。在过去数年中,华为曾遭遇到一些重大的国际纠纷或诉讼,但华为不畏惧、不退缩,而是遵守当地的法律规则,有理有据地积极进行抗争,在各方面的帮助指导下,圆满解决了如美国思科诉讼案、摩托罗拉诉讼案、欧盟三反诉讼、美国337调查等重大国际纠纷,在为公司和国家避免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为华为公司自身和我国企业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点评:

  在知识产权竞争激烈的通信行业,华为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在相关领域率先取得技术领先地位及竞争话语权。从最初被动挨打的“防御”阶段,到拥有一定反击武器的“相持”阶段,再到目前在一些领域的“反攻”阶段,其优秀的表现为我国企业在国际上争得了荣誉,也为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树立了榜样。

  鸿富锦:成功转型 巩固地位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下称鸿富锦公司)2011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862件,同比增长5.3%,同时也成为依靠知识产权转型较快的科技型企业之一。

  成立十几年来,凭着宝贵的专利资源,鸿富锦公司在高科技竞争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不仅占据个人电脑机壳及其他精密元件制造的领先者地位,并成功开拓到网络通讯和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

  鸿富锦公司主要生产高科技关键零组件与系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其技术改变了电子专业制造产业领域的现状,产品系列囊括计算机用精密连接器、精密线缆及板卡组装、整机系统,以及网络构件中的高阶路由器、光通讯组件及互联网应用技术解决方案等。近年来,鸿富锦公司挟专利之长,与苹果、卡西欧、戴尔等业界国际顶尖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

  鸿富锦公司从制造迈向创造的转型中,始终将专利作为开拓市场的法宝,在纳米科技、无线网络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10大核心技术领域强化创新能力,从而巩固了企业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等产业领域的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之一。到目前为止,鸿富锦公司已在全球拥有授权专利达1万多件。

  点评:

  重视知识产权,始终将专利作为开拓市场、转型升级的法宝,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鸿富锦公司走出的是一条依托知识产权走向成功的闪光之路。凭借知识产权优势,鸿富锦公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进而成为在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之一,以事实印证了知识产权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道理。

  中石化:强化管理 发挥优势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公司)2011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87件,同比增长13.8%,成为国有大型企业中的佼佼者。

  近年来,中石化公司围绕核心业务发展,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依靠科研、设计、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攻关,发挥地质学家和化学家紧密结合的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坚持“开发一批、转化一批、准备一批、补充一批”的滚动发展模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油化工成套技术,具备采用自主技术建设千万级吨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的能力。

  中石化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实行“产权集中,两级管理”的体制,总部在科技开发部设立了知识产权处,直属研究院、工程公司和部分生产企业设有知识产权处(科)或专(兼)职岗位;制定了《专利管理办法》等10余项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规范了合同与协议文本中的知识产权条款;建立了《中国石化专利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集成网络化管理;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公司具备专利代理资格人员32名,从事专利工作的专职人员超过50名;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培训中心合作,建立了“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中国石化分站”的远程培训平台。

  中石化公司还通过知识产权共享、交叉许可或购买知识产权等方式加大与国内外大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其中拥有近千件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的催化裂化技术,已在全国建成70余套工业装置;拥有500余件专利的清洁燃料技术和加氢家族技术,已成功用于近百套工业装置的建设和改造;大型乙烯与芳烃成套技术以及甲醇制烯烃技术等一批专利技术有力支撑了公司主业发展。

  点评: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战略在增强企业竞争力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加大专利申请与保护力度,将知识产权能力与水平作为竞争性指标纳入所属企业、特别是科研单位年度和任期绩效的考核,从而实现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专利数量大幅提升,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石化,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上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方针措施,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华三通讯:提升质量 拓展未来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三通信)2011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81件,同比增长8.8%,再次进入以专利为优势的先进企业行列之中。

  华三通信一直着眼于坚持创新,持续致力于新一代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2011年,华三通讯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在国内各省区市和国外多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

  据统计,华三通信4000多名员工中有2600多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5%。截至目前,华三通信提交的国内外专利申请累计突破350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85%。如今,华三通信更重视专利的质量,公司通过实施专利战略,秉持务实创新的原则,每一项创新都是由实际需求驱动,这种创新精神使华三通信专利的产品转化率几乎达到了100%。

  依靠雄厚的专利储备和知识产权积累,华三通信在全面抢占国内市场的同时,华三通信还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客户包括梦工厂、法国国铁等。

  点评:

  明确的目标,执着的追求,华三通信不但在市场竞争中秉承着专利优先的策略,而且注重创新,不断超越自己,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的持续增加,为企业带来了竞争力,也带来了现实的效益,更带来了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友达光电:重在创新 领跑行业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友达光电)2011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71件,虽然同比数量略有减少,但企业更加注重发明专利的运用。

  虽然当今世界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技术日新月异,而友达光电却凭借创新的力量,拥有着完整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使其成为最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友达光电是全球名列前茅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设计、研发及制造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家于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其产品应用领域涵盖桌上型显示器、液晶电视、车用显示器等。

  近年来,友达光电更将专利布局向绿色能源领域延伸。公司与美国太阳能电池大厂合资建立了马来西亚太阳能电池厂,通过专利的合作制造高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截至目前,友达公司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近1.6万件,全球授权专利总数超过7600件。这些专利几乎涵盖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凭借于此,友达光电能够屡屡把握住市场先机,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目前,友达光电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5.5%,位居第一。

  点评:

  友达光电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充分说明了专利运用的重要价值。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谁率先拥有专利,谁就赢得了市场,用好专利就是科技型企业的立身之本。

  比亚迪:专利为本 奋勇开拓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公司)2011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53件,同比增长14.7%,持续保持着良好的上升势头。

  17年前比亚迪公司成立之时,日资企业在手机电池领域,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比亚迪进入锂电池领域仅用几年时间就依靠专利优势迅速占领市场。2003年,比亚迪在全球锂电池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其后,比亚迪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契机,再次依托专利优势参与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之中。

  经过多年的积累,比亚迪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浮出水面——采取持续积累、灵活运用、合理布局、有效防御等手段,以保障公司经营安全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持续积累是指通过持续的投入,逐步完成专利的积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合理布局是指针对公司重点项目实施合理的专利重点布局;有效防御是指一方面通过累积的专利交叉许可营造双赢的和谐商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在研发环节导入专利调查以规避或降低专利风险;灵活运用是指通过一定的专利许可等输出以获取收入,或者用于遏制竞争对手,由此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点评:

  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单一的电池到更为丰富的专利组合,一次次的拓展,一次次的优异表现,让比亚迪公司逐步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而引人注目的正是他们的创新成果。比亚迪以自己独特的专利战略,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其战略战术,可圈可点。

  大唐移动:参与竞争 赢得市场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大唐移动)2011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67件,同比增长52.9%,成为企业前十名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家。

  大唐移动成立十余年来,十分重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市场化,市场国际化”的方针,努力开拓“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空间,走出了一条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知识产权战略之路。同时,大唐移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体系的建设,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提升企业“软实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商业模式转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近10年来,大唐移动抓住电信业高速发展的有利契机,不断的提升相关技术水平。2011年8月,大唐移动与国内优秀的通信企业主导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向第四代移动通信演进技术(TD-LTE-A)入选国际标准。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大唐电信集团积极参与知识产权领域的各项活动,连年获得中国专利奖,并且成为我国首批企业知识产权教育基地之一,不断将自身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企业、学者及政府机构,真正起到了带动与示范作用。

  同时,大唐移动在专利许可、资本化等方面做了许多成功的实践,获得了市场回报。至今,企业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覆盖美国、日本、欧洲、韩国、印度等主要国家和地区。

  点评:

  大唐移动不仅重视发明专利的数量,同时也注重发明专利的质量;不仅重视专利的创造,也注重专利的运用。在大唐移动的专利战略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矛盾关系,有效提升了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了其转型升级的进展,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中芯国际:激励创新 把握主动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中芯国际)2011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64件,与去年基本持平,创新始终是企业前行的动力。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芯国际坚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专利战略,积极鼓励专利申请,在已制定的《中芯国际专利政策》中,合理到位的奖励制度有效地激发了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热情。同时公司十分注重专利的质量,内部建有完整的评审制度,专利技术委员会由资深技术人员及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专利申请质量进行咨询审核。在积极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着力推进专利产业化的同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合理规避侵权行为也是中芯国际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之一。前些年,在与国外先进的研发型企业竞争中,经常遇到对方索要高额许可费的情况。为此,中芯国际狠抓自主创新,力争通过自身的专利与竞争方实施专利交叉许可,以专利优势赢得行业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近年来,中芯国际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注重专利与“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在对外合作中发挥互补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点评:

  时至今日,中芯国际走过了从代工到自主创新,从“贴牌”到知名品牌的历程,回顾企业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只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才能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只有不断拥有发明创造的成果,企业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中芯国际的发展,是知识产权改变企业命运的一个典型代表。

  英业达:大力创造 加快转型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业达公司)2011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20件,是今年首次进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新面孔。

  在英业达公司,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创新,并始终将发明专利的数和量齐抓共管。在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上,英业达公司与众不同,公司有“每人每日创新改善”及“无专利不研发(凡研发项目必须提交专利申请以合法保护)”两大激励创新的政策:前者系激励员工多元发展,营造公司创新文化;后者则基于创造并保护公司知识产权,以此作为提升产品形象、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英业达公司在专利的创造上,首创了许多新技术,至今,核心专利布局涵括了电子电路、软件、外观等领域。为了满足创新的需求,近年来英业达公司每年的专利研发投入超过亿元,平均每天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2件。随着技术的积累,优质的专利为英业达公司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

  点评:

  从默默无闻的企业,到成为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佼佼者,英业达公司走过的是一条以知识产权为羽翼的快速发展之路,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专利是开拓市场的利器。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家家企业通过自主创新,都将走上以知识产权为本的茁壮成长之路。(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